
在原子吸收光譜儀的使用當中,我們常常會使用使用標準加入法抵消干擾,從而減少檢測數據的誤差,但是標準加入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若使用不慎,不僅僅不能減少分析的誤差,還會加大分析的誤差,那么標準加入法存在什么局限性呢?下面天恒儀器小編告訴大家。
1、濃度的估計和測定的濃度范圍
在標準加入法中,為獲得準確的結果和較好的精密度,要求加入標準的濃度系列為樣品中待測元素的一倍到數倍。為了確定往樣品中加入標準的濃度,就必須估計樣品中待測元素的濃度,這使得該操作難以自動化。例如,茶葉消化樣中鉛的濃度范圍為0.005~0.08mg/ml,如果用一種固定的加入量來對待不同的茶葉消化樣容易導致結果誤差大。
響應值與濃度間的線形關系是標準加入法能夠成立的基礎。在標準加入法中,要求加入標準的濃度系列為樣品中待測元素的一倍到數倍,所以可分析的最高濃度只有標準曲線法的1/2~1/5。有研究表明,假定原子吸收法的線形范圍為0~200個單位,如果要求標準加入法的測定相對標準偏差不得超過5%,那么可用的分析范圍為5~40個單位。這比標準曲線法的測定范圍窄多了。減少加入量可以擴大測定樣品的線形范圍,但要以降低精密度為代價。
2、測定的精密度和分析速度
由于標準加入法一般測定濃度較低的樣品,受方法本身所固有的隨機誤差影響較大,導致測定的精密度下降。有研究表明:標準加入法在理想條件下所產生結果的標準偏差總比標準曲線法大將近一倍。如果加入標準的濃度不合適,則標準偏差將更加不理想。
在標準加入法中,為獲得準確的結果和較好的精密度,分析每一個樣品都必須進行2~3次加標且加標的濃度應該不同,使得分析速度大大降低。這在進行大規模樣品分析中難以推廣。在實際樣品分析中,有人采用單點的標準加入法,可以使分析速度大大提高,但必須以犧牲精密度和準確度為代價。
2、加和性干擾
如果測得的吸光度A中,除了待測元素的吸收B外,還有一個附加的吸收C,且C不隨待測元素的濃度而變化(C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則這種干擾為加和性干擾。加和性干擾的特點是不改變曲線的斜率和形狀,只改變曲線的在吸收軸上的截距。
光譜線干擾、背景吸收和污染等一般可歸于加和性干擾。加和性干擾采用標準加入法是消除不了的。測得的吸光度A=B+C,無論如何加入已知濃度的待測元素,C值是始終消除不了的。校正光譜線干擾和背景吸收的方法是配制盡可能與樣品相同基體的標準系列,同時進行背景校正。校正污染需使用完全與樣品一樣,經過相同前處理的空白作參比。